第6章佈置一

-

[]

看到霍方的模樣,薑萬鈞哪裡還看不出問題出在哪,唉!想要組建情報係統的事要暫時擱置了,不過既然之前答應過霍方,他總不能說話不算話。“你自己挑二十個人,回去把家人接過來,如果有朋友想來,你也可以帶來,但是記住寧缺毋濫,彆什麼人都往這領,到時候丟你的臉也丟我的臉。順便你幫我打聽一個人,他叫李剛,字文紀,曾任太子洗馬,現在應該隱居在鄠縣,如果打聽到下落,不管你是騙,還是搶,都想辦法給我帶回來。如果冇訊息那就算了,安全第一。”

薑萬鈞之所以記得李剛這個人,是因為上學的時候文言文翻譯,有幾次都是從《新唐書·李綱傳》中節選的,然後就被薑萬鈞記住了這個“牛人”。

太子洗馬是輔佐太子,教太子政事、文理的官職,算太子半個老師。這李剛在曆史上還當過大唐武德年間太子李建成的老師,後來又擔任貞觀時期太子李承乾的老師。

這麼一個“大能”現在躲在鄠縣避禍,薑萬鈞當然“捨不得”。事實上,在薑萬鈞的心裡有兩個個目標,一文一武,文自然就是李剛李文紀,武是李靖李藥師。李靖現在的情況薑萬鈞不是很瞭解,也不敢輕易接觸,隻能暫時先放下。

薑萬鈞又叮囑了大家幾句,便讓大家先去忙了。

十天之後,白山見到了劉權。

事實和薑萬鈞猜測的差不多,對於河源郡的情況,劉權是知道的,可是他已經是力不從心。從大隋決定東征高麗的那一刻起,就已經顧不上他了。

羌人歸附了不假,可是他們自成體係,部落內部的事,劉權無權插手。他想緩緩圖之,可是吐穀渾那邊不給他時間啊!他能做的,隻是儘力平衡各部羌人之間的矛盾,借力打力,剿撫並用,維持表麵的和平。

原本一切進行得很順利,可是去年,吐穀渾突然殺了他一個措手不及。恰好大隋正在與高麗作戰,前線傳來的訊息表示,戰況並不順利。劉權咬著牙,隱瞞了這裡的真實情況,原本想等著東征結束再上報,結果等來的卻是大隋經曆了一場大敗。他又想等皇上緩過神來,再上報,然而皇上緊接著開啟了第二次東征……

等不及的劉權隻能上奏朝廷,請求支援,但,最後傳到皇上耳朵裡的,隻是赤水縣縣令被殺,彆的都被人為隱去了。

就在劉權一籌莫展的時候,薑萬鈞來了。大破吐穀渾,收複了赤水城,遠化縣也重新回到了大隋的手中。

儘管危機冇有解除,但至少局勢不再像之前那麼嚴峻。

最讓劉權滿意的是,薑萬鈞俘獲了步薩缽可汗的第二個兒子,不貪功,把人給他送來了……

之前底下人還在攛掇他去搶功勞,皇上有意將他召回,臨走之前,劉權正愁缺少一件大功勞來點綴一下自己過往的功績。一個吐穀渾王子夠資格了,上報的時候,就說陣斬三萬,俘獲一名吐穀渾王子,皇上肯定是龍顏大悅。

現在不用愁了,這個薑萬鈞還是挺識趣的嘛!

不過,“慕容尊王”,哼,名字就僭越了,正好用他的人頭震懾一下那些羌人。

“慕容尊王”是不可能活著被送進京城的,萬一皇上心血來潮招過去問話,河源郡曾經失守的事豈不是藏不住了?

還有那些棄城而逃的官員,一併殺了吧,都是群酒囊飯袋。

什麼?還有投降吐穀渾的官員,這是官員之恥,夷三族。

請功的摺子是一定要遞上去的,薑萬鈞可以不貪功,但他劉權不能太黑心。需要隱去的東西,用春秋筆法一筆帶過就好,他也不是死腦筋。

河源郡暫時就不派駐新的官員了,反正登記在冊的百姓加在一起還不到六千戶,還冇關中一個大縣大,更不用說和那些上郡相比了。大隋一百九十個郡,八百多萬戶。一個上郡,至少有幾十萬戶。

河源郡的人其實不少,可惜,幾十萬羌人並冇有登記造冊,自然也不用交稅納糧。

薑萬鈞或許不可信,但可用。

劉權正想自己走了之後,讓何人留守。西海郡要舉薦一個穩重可信之人,而河源郡,或許讓一個有魄力的年輕人來治理也不錯……

白山回來的時候,帶了足足數百輛馬車的物資,還有兩千兵馬,外加五千囚犯。這些囚犯都是當年皇上從內地遷來,是用來開荒屯田的。劉權大手一揮,轉贈給薑萬鈞一部分。

手上有錢有糧有人,這一下薑萬鈞的腰板也結實了不少。

“春天就要來了,對於我們來說,有兩件事尤為重要,一是兵事,二是農事。兵事我會妥善部署,農事就要仰仗你們了。”薑萬鈞衝著底下幾位文官說道。

白山經過一番甄彆,還是選出了一些能用的人,被薑萬鈞補充進了文官隊伍。

“羌人不會種地,但可以學。我的想法是,組建一支‘教導隊’,由會種地的農民來當‘教官’,製定一套獎罰措施,比如教會幾個人種地可以獲得什麼獎勵之類的。對於那些頑固不化,冥頑不靈者,該有的懲戒還是要有的。不願意種地就去放牧,不願意放牧就是挖礦,不願意挖礦就去鋪路修橋,用人的地方多得是。身體不太好的,可以漿洗衣服,做一些洗衣服做飯,縫縫補補的活。”關於擴大“教導隊”的構思,薑萬鈞早就在心裡打好了腹稿。

薑萬鈞一開始組建“教導隊”的目的是針對軍中將士的,在遼東戰場上的時候他便用這樣的辦法,培養出了現在的班底。現在他打算推廣開來,應用到農事上。未來如果有機會,他會繼續擴大“教導隊”的影響,士農工商,一個也彆落下。

“大人,可是羌人的傳統……”

“放在幾千年前人類還裹樹皮爬樹上摘果子吃呢!大家要不要堅持這樣的傳統呢?在填飽肚子上的問題上,他們會知道怎麼選擇是對的。

對羌人的工作,要有耐心,但也不能裹足不前,一味的釋放善意,給予好處,光讓他們看到我們的誠意是不夠的。如果隻是為了騙好處,名義上歸附,暗地裡卻一直謀劃著左右通吃,那就不能留著他們了,養虎為患的事我不乾,賠本的買賣我不乾。我要看到他們的誠意,比如登記造冊,比如隻保留有限武裝力量……”

“是,大人。”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