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52.陛下懂我

-

[]

鄧奉從南陽郡到汝南郡,一路狂飆突進,襲奪了其郡治平輿,之後在水路要津興橋柵要塞下屯駐,以逸待勞,消滅來援之敵。這一套用兵組合拳動靜相宜、舉重若輕,一下子打破了郾城僵局,使建世漢順利將大半汝南之地收入囊中。

汝南大事已定,征東大將軍下令清剿汝南,掃清殘敵。因汝南南部還有幾個偏遠的縣尚未歸附,便要求鄧奉一部出兵平定。

鄧奉派使者前往召降,各地紛紛歸附,隻有一個小縣新息還負隅頑抗。

新息是在桐柏山和大彆山夾角處的一座小城,在淮水的北岸。

鄧終想率騎兵前去踏平縣城,鄧奉道:“區區小縣,不必勞動軍馬,徒增勞頓,過不了多久,彼等自然會主動來投。”

他對新息不再理會,帶兵奔襲六安國,跨過淮水,占據陽泉。又向南占據了蓼縣,之後便屯駐於陽泉,不再向前。

鄧終道:“兄長為何停駐於此?”

鄧奉道:“陽泉之地,塞斷淮水,連接灌水、決水,是此地一水上要津,進可攻退可守,正好屯留。何況我軍進軍過速,糧草不足,若再向前,恐被敵軍斷了後路,有去無回。”

董欣看著鄧奉道:“將軍之意。。。莫非在壽春?”

鄧奉道:“淮南之地處江漢之間,壽春為第一重鎮,欲得淮南,必得壽春。吳漢在壽春定然駐有重兵,我軍隻兩萬餘人,深入敵境,攻打堅城,委實難下,不如在此地休兵積穀,看吳漢大軍的動向,再等待進兵良機。”

壽春之名初見於戰國,是楚國的縣邑。楚國令尹孫叔敖在其地修建了中國第一個大型的水利工程“芍陂”。芍陂上承渒水,南自霍山縣北界騶虞石入,號曰豪水,北流注陂中,凡經百裡,灌田萬頃。

芍陂的修建,使壽春一帶變得便於農業墾殖,立即成為沃野之地,每年產糧極豐,吳漢南征,軍糧供給多承壽春之力。

壽春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產糧區,也是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,其地北濱長淮,東依淝水,南有巨澤芍陂。

大軍出征,將士和戰馬馱畜消耗的糧草給養消耗甚巨,糧草後勤是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。就投送方式而言,舟船航運要比陸地車畜人力轉運效率高得多,而且能夠大大節省費用。南北走向的大軍出動,往往要利用江淮之間的水道。

從中原入江南,可從浚儀經陳、項、壽春、合肥至濡須口,由蒗蕩渠入潁水入淮,再自肥口沿淝水入巢湖,順濡須水入江。壽春就在這條水路的中心節點上。

當然從西部順漢水也可南入大江,張允進兵南郡、江夏就是走的這條水路,在東部,也可由彭城經下邳、淮陰至廣陵。由泗水順流入淮,再經中瀆水至廣陵入江。

經壽春的南北水路位於上述兩者之間。壽春的地理位置十分適中,可兼顧東西,溝通南北。哪一地有事,便可立即出兵,都離得不太遠,又有豐富的水網,可以迅速將兵力投送到位。

這樣一個地點,又有糧草,又有很強的軍隊投放能力,具備了成為區域中心重鎮的所有條件。江淮之地,地域廣大,不能處處分散設防,但隻要屯重兵於壽春,便可對敵軍入侵進行快速反應,是一種既經濟又有效的防守策略。

若有人敢於不占據壽春,揮兵深入淮南,壽春就可以出兵,輕騎抄其糧道,讓入侵軍隊有去無回。

鄧奉深知其中利害,他有心攻占壽春,平定淮南,可是壽春此時算是建武漢的腹地,他除非能長途奔襲,猝然得手,否則就有全軍覆冇的危險。因為他從陽泉東下是順水,速度快,一旦奔襲未能得手,想要回來時,就變成了逆水,走得慢,所謂去時容易回來難。

壽春是楚國舊都,楚國自春秋時開始經營,城池堅固,周圍水網密佈,步騎難行,是一個易守難攻之地,要想一下子奔襲得手幾乎是不可能的。

在這種情況下,鄧奉不可能貿然東下壽春,如今他的策略是北依新占領的汝南郡,以陽泉為基地,一點點向東向南蠶食,慢慢集聚糧草,收羅部眾,壯大自己,等待時機。

鄧奉貫徹這個戰略方針,出兵南向,占領了安風,收府庫之糧,儘集於陽泉,一時整個六安國都處於鄧奉兵鋒之下。

不久征東大將軍夏陽又派人來催促,要鄧奉出一支人馬平定新息,並率軍北上,與其南北夾攻,共擊沛郡,鄧奉絲毫不為所動。

董欣道:“大將軍有令,將軍若不遵照執行,恐怕大將軍怪罪。”

夏陽是征東大將軍,將軍前帶了一個大字,就可以節製諸將,人家比鄧奉這個南陽將軍高了一級。

鄧奉冷笑道:“大將軍懂得什麼?新息其地,在淮水儘頭,汝南之地已儘屬漢土,新息隻能仰賴淮水與外溝通,我軍據住陽泉,截斷其水路,將其孤立於西部,可坐等其歸降,何須勞動兵馬?至於北上攻擊沛郡,更不可取。陽泉距壽春三百裡,順流而下,旦夕可至,我軍在此,吳漢便要分兵防範,壽春他是無論如何不能丟的。若我軍北上,則吳漢也必將北上,則沛郡之敵軍,反會增強。”

董欣道:“可是大將軍處,該怎麼說?”

“就說我軍久戰疲憊,先在此地修整些時日,拖上一拖。”鄧奉道:“我自向皇帝上書!”

數日之後,皇帝劉鈺在長安接到了前方的奏報。

征東大將軍夏陽彈劾南陽將軍鄧奉自恃平定汝南之功,不遵將令,自行其事,使汝南之地至今未能儘歸大漢。

奏書詳細描述了漢軍定汝南的過程,現在除了岑彭和郅惲在汝水以東還占據幾座城池之外,整個汝南郡隻有南部的新息縣還冇有歸降,而他數次命令鄧奉派兵攻取,鄧奉置若罔聞,公然不遵守命令。

鄧奉的奏書幾乎同時到了,他請求暫留陽泉,牽製吳漢,徐圖壽春。

禦史中丞宋弘等人認為,一支軍隊最重要的是令行禁止,步調統一,將領指揮如臂使指,如此才能將各軍戰鬥力整合在一處,攻無不克,戰無不勝。因此要對鄧奉加以嚴懲。

皇帝當時冇有發表意見,散朝之後,便將閒置在長安的耿弇召至廣陽殿,與幾個參軍一起,將汝南之戰覆盤了一下。

此時耿弇已經是這個總參謀部的第一名嘴了,辯論起戰事來,他可以舌戰眾參軍而不落下風。

這次也不例外,最終又幾乎演變成了耿弇的獨角戲,他侃侃而談,將此戰得失論了一遍,對鄧奉給予了很高的評價。

他指點著沙盤道:“新息小城,不必動兵,吾料其不出一月必將歸降,南陽將軍屯兵陽泉,對壽春和合肥是一個威脅,吳漢不得不防,若壽春不可速取,南陽將軍也可進兵廬江,兵臨合肥,與伏波大將軍夾擊下雉,一旦雙方通聯,合兵東向,揚州唾手可得,吳漢在淮南就立不住腳了。”

耿弇的看法和鄧奉基本類似,隻是小有差異,劉鈺知道這兩人都是軍事天才,當他們的看法一致時,不用想,那必定是對的。

劉鈺深知壽春的重要性。

在這個時期,因為江南還未全麵開發,壽春隻算作是一個區域中心,等到後期南北對峙之時,壽春就成為南北雙方爭奪的焦點。守江必守淮,南方政權拚命要奪取壽春,鞏固長江一線,北方政權也是死活要占壽春,作為其向江南進兵的跳板,因此壽春就開始不斷易主,忽南忽北地折騰。

東吳立國數十年,雖然幾次出兵,但從來也冇能染指壽春,隻能被動地防守長江一線;東晉占據壽春,在附近的淝水擊敗了苻堅百萬大軍;南北朝時,壽春就開始頻繁易主。

三國誌係列是劉鈺上一世最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