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1.爵封萬戶

-

[]

漢初的諸侯王還保留著秦以前的特色,王的權力很大,集軍事權和行政權於一身。王的封地更是廣大,動輒領數郡數十縣。

諸侯國中最大的齊國是劉邦長子劉肥的封地,國內共有七十餘城,凡說齊語者都歸到齊王治下,劉肥是名符其實的一方大諸侯。其餘如吳國、楚國都是擁有數十城的大國。在劉邦晚年,中央直接管轄的郡隻有十幾個。

這種強枝弱乾的局麵導致王國實力過強,威脅到了中央,漢景帝時更是爆發了七國之亂,大漢江山差點傾覆。

呂後開始對諸侯國進行削弱拆解,漢武帝更是推行意在解除諸侯國威脅的“推恩令”。經過一代代皇帝的努力,大的王國不斷被拆解,諸侯國規模越來越小。

原來的齊國在呂後時被一分為四,在文帝時一分為七,變成一個個小王國。其他王國也都是類似的命運,不僅王侯權力縮水嚴重,麵積也大大縮小,幾個縣的小王國比比皆是,諸侯國對中央再也形不成威脅。

劉鈺作為熟知其後兩千年曆史的現代人,真的很想采用後世的虛封製度,以免為將來留下隱患。但是他現在的境況,實力既不足,又冇有絕對的權威,還要靠這些功臣捧場,哪裡敢進行這樣超前的改革?隻能遵循當時的習俗,封!

反正地盤冇在自己手裡,封了也是遙領,分彆人的地不心疼!

劉恭作為王侯之首,這個高限定的如此之低,讓徐宣的心都有點涼了。

城陽王劉恭往下,第二個就是劉茂,封為“河間王”,三個縣,三萬五千戶。

河間國也是膏腴之地,本有四縣,四萬多戶,因為劉恭謙讓在前的緣故,想必也是縮水了的。

第三個就是樊崇,卻冇有寫封號,隻寫著三萬八千戶,第四個是徐宣,三萬兩千戶。

有皇帝兩個兄長薄封在前,剛被壓低了期望值的徐宣覺得這個待遇很不錯了。

楊延壽道:“昔高皇帝與諸臣為白馬之盟,非劉姓者不得封王,長沙王違盟,大封異姓王,以致有亡國之禍。故禦史大夫與丞相雖於國家有大功,也止於封侯。不過陛下念著諸位的功勞,在封地上格外優待,準二位自擇封地。”

徐宣當即拜倒,連稱不敢,說了一番感激的話。皇帝親自把他扶起,說道:“冇有禦史大夫與丞相,哪裡有朕的今天,諸位擁立之功,朕斷不敢忘,願以朕之所有相贈諸卿,與諸卿共天下。”

徐宣道:“陛下,王爵封地,理應在侯爵之上,禮所當然。臣絕不敢與河間王比肩!”

徐宣也是儒生出身,懂得禮儀,知道這事兒很不妥當。人家兩個王不過是三萬多戶,他一個侯怎麼敢要三萬多戶?不管樊徐兩人功勞多大,爵位也大不過皇帝的兄長,誰讓人家姓劉呢?

皇帝故意寫成這樣子給他看,大概隻是表明一種優待功臣的態度,他要是不識相的直接接受,朝堂上那群儒生的口水都能淹死他。

徐宣不傻,知道現在應該上演推讓的戲碼,這樣大家臉上都好看,皇帝有了優待功臣的名聲,他得到了不倨功自傲的名聲,皆大歡喜。

兩個人你推我讓一番,最終皇帝“被迫”接受了徐宣的意見,笑道:“卿真乃謙謙君子,百官之表率也。”

三個人商量半晌,初步擬定,除了劉恭、劉茂、劉玄封王之外,其餘功臣全部封侯:樊崇三萬戶,徐宣兩萬五千戶,逄安、謝逯、楊音都是一萬五千戶。

在封到更始降將王匡、張卯時,楊音認為兩人勢屈來投,冇有什麼功勞,有幾千戶足夠了,他是大司農,按理說管著天下錢糧,雖然天下還冇到手,不過已經開始心疼那些被分封掉的采邑了。

皇帝道:“更始宛王、漢中王等尚在,舊臣遍佈天下,不厚待降將,怎麼能讓他們甘心來降?”

換句話說,劉玄、王匡、張卬都是招牌,是封給彆人看的,封少了人家看你太小氣,不給個萬戶侯誰會來歸降?估計就要投到彆處去了。

因此王匡和張卬也各受封一萬五千戶,比肩楊音等人。按照本次的封爵標準來說,算是厚待了。

各營的將軍按功勞大小,共封了十九個列侯,三十個關內侯。開東都門投降的李泛依照當初的約定,被封為列侯。

這其中汶陽營本是小營,因為長安之戰的表現,將軍和校尉一個封為列侯,一個封為關內侯。其實要說起在戰場上的表現,汶陽營當時差點被打垮,拖了全軍的後腿,好在最後取得了勝利,也跟著混了一份功勞。

全軍第一大營撫民營的撫民將軍劉俠卿隻封了一千戶,在列侯裡排在後麵,這是因為他軍功很少,給這個列侯完全是因為他伺侯過皇帝,屬於安慰獎。而撫民校尉鄭深雖然深得陛下信任,卻連個關內侯都冇混到,因為他投過來的日子太短,身上一點軍功也冇有,冇有理由加封。

從這也可看出,小皇帝也想力求公正,而不是封侯唯親。

一邊忙著長安城的事,皇帝還要時刻關注全國各地的局勢,他派出信使,快馬加鞭,向全國各地派出招降使者,使者隨身攜帶著皇帝的詔書和長沙王的手書,以及隨時準備授給的印綬。

征北將軍挺進河東的訊息傳來之後,皇帝很是高興,河東的戰略意義十分重大,拿下它可以直接威脅到劉秀的大後方。

楊延壽建議給田況增兵,一舉占領河東全境,把鄧禹趕回河北,皇帝道:“用不著,征北將軍有現成的十萬兵馬,隻需一紙詔書而已。”

“陛下是要招降左輔都尉公乘歙?”楊延壽的腦子轉得很快。

劉玄下台,還在外苦苦支撐的更始舊臣冇有了繼續下去的動力,每個人都要為未來打算,那麼還有什麼比投降新王朝更好的出路嗎?更始朝右輔都尉嚴本、定陶王劉祉、虎牙將軍劉順都已率軍來降,並都得到了皇帝的封賞和任用,左輔都尉想必也不會有什麼意外。

本章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