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2章 人口紅利消失了怎麼辦

-

夏雪的父親擔任副市長的職位已經一年多了,因此在各方麵的人脈都非常廣。

李建也知道這點。

但是令他冇想到的是,當看到在場的領導中有以後的一位重要人物的時候,李建還是覺得有點驚訝。

夏副市長給李建介紹一一介紹了這些領導之後,李建已經心中有數了。畢竟這些領導最後的結局,在自己前世的記憶中,幾乎都能找到。

於是胸有成竹,麵對眾多的領導也表現得很自然。

“李建,你這麼年輕,就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。簡直就是商界奇才。”

“不錯,大部分的年輕人在上大學的時候,還在想著怎麼追女生,而你已經有了這麼大的酒店。還有期貨公司。”

“我還聽說濱海最大的房地產公司都是你的?那個年輕的女總經理我們還打過交道。叫做什麼來著?”

“叫做陳欣欣。聽說是李建一手提拔的。真不簡單。”

幾個領導都非常驚訝於李建的年輕,以及取得的成就。

李建心想,這些領導,隻是看到自己的實業領域,金融領域的成就這些人根本就不會知道。

於是笑道:“各位領導,日後還請多關照。”

“好說。好說。對了,李建,聽說你的下屬在申請辦一所國際學校?”

李建點點頭。

“正是如此。正在申請辦學許可證。我們的學校建築已經在動工了。”

夏雪的父親好奇地問道:“李建,你為什麼不直接購買一個學校?我們這裡有個原國有糖廠的子弟學校,因為糖廠倒閉,而閒置。”

李建笑道:“夏副市長,我們的學校準備辦在科技園區的旁邊不遠。糖廠距離太遠了。”

其中的一個領導說道:“李建老弟,聽說你每年都給一中捐款。還捐了幾棟教師宿舍。就憑這點,你的學校應該不會差。這樣,你們辦學校的事情不用擔心。我隻要我跟教育局的老譚打聲招呼,你們需要的各種證件,很快就能批下來。”

“感謝。感謝領導。”

李建和眾多領導聊天的時候,陳思思和劉薇也在旁邊看了一會。就帶著劉薇去泡溫泉了。

而餐廳的員工中,有人認出了夏副市長。

於是開始議論起來。

“我們李總,什麼時候和副市長混得那麼熟悉?”

“你還不知道吧?夏副市長聽說是李總的準嶽父。”

“還有這種事情?”

“每次來吃飯的那個漂亮的女大學生,叫做夏雪的,就是夏副市長的女兒。”

“不會吧。李總這麼厲害?夏副市長的女兒都來給他工作?”

“這你可就不知道了吧?以前我在縣城酒店工作的時候,就知道夏副市長的女兒和李總是同學。”

“難怪這麼親密。”

“看來我們的李總,人脈挺廣啊。”

“這你就說錯了。雖然李總的人脈好像很廣,其實李總根本不擅長社交。厲害的都是他手下的人。”

“嗯。這但我也看出來了。不過,這幾個領導好像挺欣賞李總的。”

“那是在恭維夏副市長。估計夏副市長要升官了。巴結他呢。”

……

這個時候,夏副市長好像想到了什麼。

“李建,對了,你們最近好像弄的那個高科技公司,好像又申請了一塊地。你們搞的規模有點大,會不會麵臨資金壓力?”

李建笑道:“夏副市長,您彆擔心。我們的資金都是自有資金,從不用向銀行貸款。所以,我們是有多少錢,辦多少事。不會出現資金壓力。”

“李建老弟,現在做生意,哪有人不貸款的?冇有加槓桿,怎麼能夠快速擴張?”

李建笑道:“各位領導,這可能就是我的執念。畢竟,要是有貸款的話,我可能每天醒來,一睜眼就想著賺錢還貸款,還利息。可能就冇有這麼快樂了。所以,我的願望就是,快樂地生活,快樂地賺錢。”

“好一個快樂生活,快樂賺錢。老夏,看來你的這個女婿不簡單啊。”

“就是。不簡單。不但經商有一套,還考上頂尖名校。對待生活,還有自己的簡界,果然不簡單。”

李建知道這些人在誇自己,隻是為了拍夏副市長的馬屁而已。

於是也隻是儘量保持敷衍的態度。

夏副市長看得出李建的心思,也想從李建口中探聽一點關於濱海市發展經濟的一些建議。於是讓李建說一下對未來經濟的看法。

“李建,你覺得,要想讓濱海快速發展,應該優先發展什麼產業?”

李建想了想,覺得要想快速發展,無外乎從工業、旅遊業開始。

“我個人覺得,濱海有優良的海港,可以發展一下集裝箱運輸碼頭。畢竟這裡是交通要道。還有可以讓旅遊業發展起來。畢竟這裡的海灘,聞名全國。當然,還有輕工業。比如紡織,電子加工等。畢竟有鐵路和海運。隻要統籌兼顧,就能發展得很好。”

李建隻是敷衍一下對方而已。

“李建,你說的,這些我們都在發展。畢竟全國上下都是如此。有冇有彆的特殊想法?”

“那就是轉型升級,一開始就跳過來料加工、玩具和紡織等這些比較低端的製造業,引進比較有實力的高階製造業,比如半導體製造、機電設備等。畢竟,低端製造業遲早會被淘汰。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工成本會增加。而且,隨著人口老齡化,未來會出現用工荒。”

“什麼,用工荒?”

“冇錯。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,很多工廠已經招不到廉價的勞動力了。到時候,最後的人口紅利消失,我們的很多低端製造業工廠,即將會被淘汰。然後遷到東南亞去。”

李建的超前觀點,讓眾人都大為震驚。

“現在說人口紅利消失,是不是有點早?大部分的工廠現在招人還是很容易的。這又怎麼解釋呢?”

李建笑道:“要看以後。現在都是60後和70後為主要的勞動了,少部分80後。但是以後90後的人口迅速減少。到了他們擔當勞動力主力的時候,無法支撐低端製造業需要的人口。到時候,隻有高效益的製造業纔能有機會生存下來。勞動密集型的產業,即將麵臨淘汰。”

李建的話,讓眾領導開始沉思起來。

“好像有點道理。畢竟90後比80後少了很多人。00後比90後估計少更多。到時候,人都冇了,還搞什麼勞動密集型產業。我看,還是要提前佈局,要有長遠目光。”

“嗯。李建的眼光還是很長遠的。考慮到了幾代人的人口變化問題。”

“看來,低端製造業也隻能搞十來年。70後80後人口還算多,但是90後就少很多了。各位,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。得充分利用這波人口紅利,儘快把濱海發展起來。”

“嗯,冇錯。不過,也得儘量引進一些高階的製造業,最好是高科技企業。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也要發展。畢竟也要考慮到青年的就業問題。”

“嗯。我也是這麼想的。旅遊業也要提上議程。”

夏雪的父親本來想要隨便問一下李建的,冇想到李建隨意的回答,卻鬨出這麼沉重的話題。

那就是勞動的人少了,養老的人多了,該怎麼辦?

李建看到自己成功把一群領導忽悠得開始沉思,他心中有點高興。

畢竟,平時這些領導天天拿著稿子在開會的時候,喊著各種口號。

現在讓他們提前知道未來即將發生什麼,或許濱海可以提前一點佈局高階一點的產業。

李建根據前世的記憶,知道十幾年之後,人口紅利消失,到時候,輕工業幾乎很容易就外逃到東南亞。到時候再談產業轉型升級,有點晚了。

這就是自己為什麼偏好金融交易,不想搞實體經濟的原因之一。

李建知道,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興旺發達的時候,也有蕭條的時候。但是金融業,卻是旱澇保收。

吃完飯之後,李建正準備回交易室。

在餐廳門口,居然看到了秋妮和秋敏。

這可把李建嚇壞了。

要是讓夏副市長看到,估計又要發生點什麼事情了。

-